新闻中心

调查“赴陆艺人”“敢吓不敢罚”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在宣布对多名赴陆台湾艺人做出详细的调查后,当局近日发布调查情况,虽然没有对这些艺人采取处罚措施,但表示“下一次必会惩处”。台湾联合新闻网称,赖当局大调查的结果,最重的不过是会“雷声大雨点小”、带有恫吓意味的“告诫”,“赖当局只敢吓、不敢罚”。

  据台湾《》8月30日报道,台湾会日前列出赴大陆发展且发表“统战”帖文的台湾艺人名单,这中间还包括欧阳娜娜、侯佩岑、赵又廷、陈乔恩、陈妍希和汪东城等人,台“文化部”对这些艺人进行约谈。台湾会副主委梁文杰8月29日在记者会上称,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今年3月7日至8日,23名台湾艺人配合大陆官媒转发“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等帖文,以及去年发动“联合利剑-2024B”围演时,一些台湾艺人发表类似帖文。梁文杰表示,过去不进行过类似的调查,调查并非以惩处为目的,这次调查基本已结束,“下一次若还有相同状况,必然会按照相关规定惩处”。

  同一天,台湾“文化部长”李远则发表公开信对赴陆发展的艺人喊话。他声称从来不反对台湾艺人为了更大市场赴陆发展,但接着危言耸听地说,“大陆会在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其发帖文”。至于是否会对这些台湾艺人开罚,台“文化部”未公开回应,但抛出利诱措施,称“将持续通过补助与投资、更高的奖励等措施,创造更多文化人工作机会及健全的产业生态系”。

  台北市议员李柏毅质疑会称,很多人士也与大陆“关系匪浅”,“立委”沈伯洋举办活动时用的无人机是大陆制造,“青鸟”在“立法院”前用的冷风扇也是大陆制造,结果台当局遇到政治问题却恐吓台湾民众。李柏毅说,民众不想活在恐惧的铁牢里,将在后面的诸多台湾选举中下架。“立委”徐巧芯说,搞直播的人谁不用大陆品牌的东西?

  台湾演艺工会理事长曹雨婷表示,希望当局提供“清晰标准与法律依据”,避免“界限模糊、强制表态”。她表示,工会不对艺人的具体政治立场提出要求。有不具名的资深经纪人表示,当局的做法“根本就没有用,惩处落实只是逼大家选边站”。联合新闻网8月31日称,会和台湾“文化部”色厉内荏,调查了23名台湾艺人后并不敢惩处,因为“抗中保台”路线已经失效。

  大量台湾艺人赴陆发展,很大原因是岛内演艺市场萎缩、台当局“看颜色办事”。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台湾艺人到大陆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商业利益,台湾现在的影剧市场在萎缩。打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只剩下没有代表作的“通告艺人”,艺人如果回台,市场在哪里?何志勇表示,当局不要只会画大饼,甚至借由约谈或点名撕裂台湾社会。

  台湾联合新闻网8月30日刊出评论文章称,台当局有关部门对文化活动提供投资补助时,会审核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台湾形象”,在“看颜色办事”的影响下,某些部门可能会进行“绿色思想审查”,亲绿媒体、亲绿影视文艺团体获得更多资源,而其他非绿影视文艺工作者则“有苦说不出”。

  有台媒8月30日报道称,台湾艺人离开台湾发展反映岛内文化产业的艰难,“事件的根源,不在于艺人爱不爱台湾,而是要让他们有机会在台湾活得好、做得下去”。大陆幅员辽阔、人才济济,能在大陆闯出名堂曾是台湾艺人回台的骄傲。而在今年3月台当局抛出“赖17条”后,台当局各单位纷纷抢着“表忠”,其中就包括相关主管机关声势浩大地对欧阳娜娜等多名赴陆发展艺人进行行政调查,“恐只会加剧寒蝉效应,让艺人处境更加艰难”。从另一角度看,在这次声势浩大的调查后,结果只是“下次一定处罚”,恐怕台当局真正的用意是切断与大陆所有的交流,加剧两岸敌意螺旋,台湾恐更不安全。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表示,当局查处台湾演艺人员,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企图通过不断渲染所谓“统战威胁”,加大恐吓支持和参与两岸交流的岛内人士,完全不得民心。朱凤莲强调,包括演艺人员在内的广大台湾同胞作为中国人,表达对国家的认同、对“”分裂的反对,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是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鼓励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欢迎台湾演艺人员前来大陆发展,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

  台湾《联合报》刊登的一篇言论称,无论是行政调查的姿态,还是“欢迎回家”的感性要求,都可能对艺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非但无助于处理问题,反而可能将人才向外推。文章认为,阻绝两岸交流既不现实也无帮助,“台湾文化产业的未来系于自信与开放,而非恐惧与封闭”。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    服务电话:0872-2335866
传真:0872-2335808    邮箱:/
竞技宝官网电脑版版权所有©2018-2023
滇公网安备53290102000372号 滇ICP备12002676号